臺灣美術季刊
首頁>臺灣美術
臺灣美術季刊資料

59 期
2005年1月
無限風光在險峰──從全國博碩士論文看歷年來台灣美術的研究趨向
林伯欣(蔣伯欣)
去年與同學再遊台北縣板橋林本源邸園,每來一次,總發覺這座古老宅園的破損情形,比上次加劇。遊園時,無意中於一滿是招貼之牆堵上,隱約地看見一幅竹圖(陰刻),經扯去招貼,始發現是幅摹刻琯樵之作。…因林家龐大宅園慘遭破壞,似久已無人過問,那還有人注意一堵小牆!…保存文化並非僅是文獻會、博物館的工作,而是屬於大家的事,遂發願在能力之範圍內,亦略盡點保存的責任。由此而萌生撰寫有關清朝臺灣繪畫的動機。

以上這段話,是國內第一本台灣美術史碩士論文的緒言,出自林柏亭《清代臺灣繪畫研究》(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,1971)(圖1)。 三十多年來,臺灣美術的研究發展,變化不可謂不大;尤其近年來,臺灣美術研究更隨著其他本土學科的蓬勃,躍升為熱門的「顯學」,單以2003年一年的碩士論文篇數,就超過1997年以前所有碩士論文的總合(詳見附表1)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解釋這股研究熱潮?臺灣美術研究作為一門「顯學」,是否也帶有「險學」的戒慎意味?本文除了將簡述相關研究的發展歷程,也嘗試由博碩士論文來檢驗國內台灣美術研究的學術建制。
文字全文瀏覽 :
原刊頁面瀏覽 :